2025年1月5日,由陕西省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五届西部光子学会议在陕西省光学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隆重举行。来自四川省光学学会、重庆市光学学会、陕西省物理学会和西安市激光红外学会及陕西省光学领域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代表共17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此次盛会。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陈烽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文艺教授共同主持。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众多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前沿技术与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展示最新研究进展。会议通过五个特邀报告重点展示了光学与光子技术在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光学成像及制造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西安光机所邵晓鹏教授在《从原子世界到比特世界——浅议“AI+光学”的发展机遇》报告中指出,随着人类步入比特时代,“AI+光学”的结合为成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机遇。AI强大的学习分析能力与光学深度融合,将突破原有的成像极限,从光信号中挖掘更多隐藏信息,在这一的技术浪潮中发挥关键作用。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袁良研究员以《目标光学特性与仿真技术研究》为题,深入探讨了目标与环境的光学辐射及散射特性研究。袁良研究员从理论建模与试验测量两方面入手,剖析了目标光学特性测量与仿真评估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模式,并提出将这些研究成果与光电装备研制和作战需求相结合,贯穿武器装备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思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文艺教授以《压缩感知光谱偏振成像技术探索与实践》为题,详细阐述了压缩采样在光学成像领域中的应用。他分析了压缩感知机制下的新型光谱偏振成像方法及其关键问题,展示了该技术在提升成像效率和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广阔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陈烽教授团队近年来专注于飞秒激光三维微纳制造新方法的探索,并在硬脆性材料加工、复杂微细结构构建及仿生微纳结构制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报告中,他重点介绍了飞秒激光技术在超浸润表面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并分享了团队在提升激光微纳制造效率与精度方面的创新实践。
西北工业大学温丹丹教授的报告聚焦于超表面光场调控技术,团队提出了基于超表面的连续矢量全息图的概念,并实验验证了全息图像偏振态具有随空间坐标连续变化的特点。此外通过在超表面的设计中引入达曼光栅的概念、采用结构单元法、将超表面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相集成等对该方法开展了进一步研究。
第十五届西部光子学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国内光子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趋势,促进了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为光子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探讨新思想、交流新技术、展示新产品的平台,将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